5月23至25日,由公司聯合中南大學、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、湖北省銅業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主辦的“第六屆全國火法冶金工藝技術與裝備交流會”在湖北黃石隆重召開。會議旨在搭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對話平臺,匯聚智慧、凝聚共識,共同探索火法冶金技術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中南大學副校長郭學益,公司副總經理萬軍,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、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曲勝利參加會議并致辭。
會議以“綠色低碳?智能高效?創新驅動”為主題,籌備近三個月,征集到30余篇高質量的報告。內容聚焦火法冶金工藝創新與節能減排技術、有色金屬資源高效清潔利用、冶金裝備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等前沿領域,涵蓋了行業發展的多個關鍵環節。
在開幕式上,郭學益致辭并表示,火法冶金作為現代金屬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核心技術,承載著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、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使命。他倡導,大家要以此次論壇為新起點,秉持結伴而行的真誠、保持共迎未來的信心,不斷深化科技創新合作,為我國有色金屬火法冶金領域的科技創新、減污降碳貢獻力量。
萬軍向長期以來支持公司發展、為行業進步貢獻力量的專家學者、行業同仁表達了誠摯謝意。他表示,作為植根華夏青銅文明發祥地的“一五”重點企業,大冶有色歷經72年發展,深度參與中國銅工業火法冶金技術迭代升級,在閃速熔煉、富氧強化頂吹熔池熔煉等領域成果豐碩,為行業綠色轉型貢獻了“大冶有色方案” 。
萬軍指出,面對“雙碳”目標與產業變革,大冶有色提出三大合作方向。在攻克“卡脖子”技術上,倡導聯合高校、科研院所及行業龍頭,組建協同創新的技術攻關聯盟,突破技術瓶頸。成果轉化方面,探索協同聯動機制,打造“產學研用”一體化創新生態,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。在人才培養上,深化與高校、科研院所人才共育機制,著力打造專業精湛、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技術團隊,全力推動火法冶金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邁進。
曲勝利表示,在世界格局激烈變革、產業鏈條深度重構的浪潮之中,唯有用“中國工藝”定義“中國標準”,用“中國技術”保障“中國供應鏈”,為國家安全與產業升級構建更多核心壁壘,才能掌握更多話語權,實現從“冶煉大國”到“冶煉強國”的跨越。
開幕式上,還對“優秀科技創新團隊”、“最佳合作伙伴”等四個獎項進行了表彰,公司獲得“最佳合作伙伴”獎。
會后,與會專家學者前往弘盛銅業進行現場考察交流。
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王親猛主持開幕式。湖北省銅業協會秘書長伍宏根,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工會主席于文強,中南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杜冬云,陽新弘盛銅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駱祎,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郝冠勝,漢中鋅業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王正民,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博等近200位專家學者參加本次技術交流會。